上一页|1|
/1页

主题:大学生兼职千万别掉进传销骗局

发表于2016-07-27
近日,一则“西安临潼警方抓获传销人员418名,大学生占四成。经审查,这些传销人员大多采取招工、网友会见和旅游观光等方式诱骗外地人员进入传销组织,从事传销活动。”的消息引发热议。多数网友认为,国家已经打击传销多年,仍然上当受骗,只能怪这些大学生自己糊涂。难道这些大学生在之前都不知道传销的危害吗?肯定不是。那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屡屡跌入传销骗局?不少人愿意以大学生缺乏人生经验、求职压力大来进行解释。

招聘是传销集团拉人入伙的首要方式,作为一个大学生,很难不与实习、兼职、应聘打交道。而由于社会上职位有限,绝大部分大学生应聘的职位只能是自己此前不熟悉的职位。而且,自己的简历也很容易被传销骗子掌握,从而被针对性的利用。不要以为传销都很容易识破,许多反传销都指出,在把人拉到传销窝点之前,传销组织的伪装往往都是精妙的。

“首先,消除恐惧感。当一个人被亲友骗至传销组织后,肯定会恐惧,或大发雷霆,或沉默不语。这时,周围人会刻意营造出欢乐的氛围,拉你一起唱歌、做游戏,给你讲笑话。绝口不提让你掏钱加入的话,而是让你听课,理由是,你看懂了课、理解了亲友,是走是留自己决定,看懂走了,也不会恨亲友。然后,找平衡感。当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毫发无损,钱财一分不少,心里便松了一口气,警戒有所松懈。周围人还是给你讲笑话,拉你一起唱歌、做游戏,你的恐惧感消失,但是愤怒感未消、委屈难平。身边的一个人会给你讲他被骗过来的经历。这个人之前的收入肯定比你高,家庭肯定比你好,被骗过来的经历、所受的委屈和愤怒比你更甚,听后,你的愤怒感自然减弱。这时,你再听课,便不会那么强烈抵触,甚至觉得讲课的人口才了得。”一位传销亲历者如是说。

“就当是我向你们借钱好不好?三万块钱算什么?没有就没有回报,没有胆量是干不成大事的。我可不想待在家里那个小地方一辈子,给别人打一辈子工,难道你们要把钱放在家里涨利息吗?我只要三万块钱,以后不会要家里为我再花一分钱!我这里没有安顿好,我不会回去的!”传销骗术是一个精心设计、步步连环的过程,如果只有一个人孤身面对这种“洗脑”,很可能就会陷进去。许多落入传销陷阱的亲历者都指出,他们本身对传销已经相当警惕了,但在过程中也极为动摇,因为传销者会千方百计说服你,他们做的不是传销,直到你相信为止。

见网友是传销集团的另一种常见手法,记者身边的一位大学生表示,室友小玲曾在网络上认识了一个男网友,两人并不在同一城市,经过几个月的接触小玲与网友确定了恋爱关系,网友邀请小玲去他所在的城市玩,小玲满心期待。谁知去了以后网友并没有按照之前两人聊天内容的约定带小玲到处游玩,而是带小玲去“听课”。小玲意识到可能遇到了传销团伙,虽然又气又怕,但也只能按照他说的做。网友表示先听几节课,如果确实不感兴趣不会强求。小玲说,那几天每天都是很多人同吃同住,白天唱歌跳舞,晚上讲课“洗脑”,根本不给你独立思考的机会。后来,可能是几个月的交往确实有一点感情,男网友让小玲回去了。小玲回到后跟室友说起此事来还心有余悸,万幸安全的回来了。事后,小玲怕“丢面子”选择忍气吞声并没有报警。

一位大学生表示,自己的同班同学就曾经有过要“拉自己入伙”的意思,并再三表示这不是传销,而是以卖产品为主。自己那段时间好像着了魔,真的相信这个产品如何神奇,并终拿出一千多元做了一级的代理。朋友的劝告完全听不进去,一心想着“分红”,产品大卖。本着对客户负责的原则,自己先试用了一部分,直到身体不适去看医生,医生指出此产品并不符合国家标准,是引起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这才让她意识到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在《刑法修正案七‖我国首次加入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一旦罪名成立,可判处有期徒刑5年以上。但需要指出的是,该罪名仅对组织者、领导者进行处罚,对参加者不予刑事处罚。然而在实际的传销诱骗活动中,一般的参加者往往都深度参与了活动,比如非法拘禁等等,这些做法直接诱导新成员陷入传销之中,但对此的打击并不足够。

上一页|1|
/1页